大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庆市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全民所有制离退休职工采暖费救助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8 11:09:30   浏览:86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庆市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全民所有制离退休职工采暖费救助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大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庆市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全民所有制离退休职工采暖费救助办法的通知

庆政办发〔2010〕6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中、省直单位,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庆市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全民所有制离退休职工采暖费救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大庆市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全民所有制退休职工采暖费救助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全民所有制离退休职工冬季取暖,根据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建城〔2005〕220号)和《关于转发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黑建城〔2006〕3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是指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有关部门成立或管理,现已改制或改制后经法院裁定破产或已经关停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第三条 自2010年至2011年采暖期开始,按照定额救助、按人计发、剩余归己、超额自付的原则,对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已经离退休的全民所有制职工实施采暖费救助。
第四条 以下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一)大庆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或工交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建设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文教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农林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商贸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复各企业改制方案之日前(含批复之日)在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工作,离退休后在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在职全民所有制职工纳入救助范围;批复之日后到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工作的,不纳入救助范围。
(二)大庆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或工交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建设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文教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农林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商贸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复各企业改制方案之日前(含批复之日)在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已经离退休,并在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全民所有制职工纳入救助范围。
第五条 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的全民所有制退休职工,根据不同情况,按照以下标准救助:
(一)夫妻双方均纳入救助范围的,按照以下情况予以救助:
1.夫妻双方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每人建筑面积30平方米。
2.夫妻双方在本办法实施后离婚的,自离婚之日起五年内,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每人建筑面积30平方米;满五年后,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每人建筑面积60平方米。
3.夫妻双方有一方去世后,遗属(未再婚的)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60平方米。
(二)夫妻双方有一人纳入救助范围的,按照以下情况予以救助:
1.夫妻双方有一人纳入救助范围,另一方在其他单位已经享受采暖费补贴的,不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采暖费救助;另一方没有在任何单位享受采暖费补贴的,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60平方米。
2.夫妻双方在本办法实施后离婚,离婚前另一方在其他单位已经享受采暖费补贴的,自离婚之日起五年内,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30平方米,满五年后,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60平方米;离婚前另一方没有在任何单位享受采暖费补贴的,自离婚之日起,纳入救助范围的退休职工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60平方米,另一方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采暖费救助。
3.纳入救助范围的职工去世后,遗属(未再婚的)没有在任何单位享受采暖费补贴的,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60平方米。
(三)退休职工未婚或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婚的,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每人建筑面积60平方米。
第六条 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的离休干部及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实行按户救助的办法,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每户建筑面积80平方米。离休干部及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去世后,遗属没有在任何单位享受采暖费补贴的,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80平方米。
第七条 被救助人员每年领取的采暖费救助金计算公式是:应享受采暖费救助的面积标准×当年的采暖费价格。
第八条 申请本办法规定的采暖费救助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二) 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三) 离休证(退休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四) 房屋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无自有房屋的,提供工作单位和社区出具的证明。
(五) 配偶未享受采暖费补贴的证明(有工作单位的,单位出具证明;无工作单位的,由所在社区出具证明)。
(六)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九条 办理程序。
(一)公告。市城管委提前一个月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布办理条件、所需材料、起止时限等有关要求。
(二)申报。申请享受采暖费救助的人员到本人所在社区填报《审核表》,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三)初审。社区进行初审后上报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进行分类汇总,上报各区城管委。各区城管委按照要求审核后,将人员名单及有关材料报市城管委。
(四)审核。市工商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城管委联合进行审核。其中,市工商局负责对申请人所在企业登记注册情况进行审核;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申请人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审核;市城管委负责对申请人在企业工作时间情况进行审核。
(五)认定。市城管委综合联合审核的情况,对申请人是否纳入救助范围予以认定。
(六)公示。市城管委负责将纳入救助范围的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七)发放。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4月15日,市城管委负责向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发放救助金。
第十条 采暖费救助金根据救助对象住房情况,按照以下方式发放:
(一)救助对象住房属于集中供热的,救助金直接拨付给供热企业。
(二)救助对象住房属于自行采暖的,直接发给个人。
(三)救助对象没有产权住房的,直接发给个人。
救助对象住房面积超过应救助面积标准的,超出面积部分采暖费由个人补缴;低于救助面积标准的,由市城管委发放补差。
第十一条 采暖费救助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户专用。
第十二条 原市属国有改制企业的全民所有制离退休职工,按照本办法纳入了采暖费救助范围,已经享受低保户采暖费救助或困难企业困难职工采暖费救助的,按照“就高不就低、不可兼得”的原则,享受采暖费救助。
第十三条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采暖费救助金的审核、认定及发放工作,对工作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离退休人员虚报、瞒报的,取消救助资格,并追回已领取的救助金。
第十四条 原区属国有改制企业的全民所有制离退休职工,由各区政府按照本办法实施采暖费救助。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宜春市县乡公路国债项目管理办法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


宜府办发〔2003〕26号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市县乡公路国债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宜春市县乡公路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市政府第十二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三年四月十八日
宜春市县乡公路国债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使用和管理好国债资金,加快我市公路建设步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国家、省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县乡公路国债项目是指本市辖区范围内,经省计委批准,利用国债项目建设的县到乡公路。
第三条 县乡公路国债项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进行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质量责任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管理。
第四条 县乡公路国债资金必须按照国债项目建设的规定严格管理和使用。
二、计划申报
第五条 县乡公路国债项目计划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计委、交通、公路等部门,按照国家计委的要求,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筹资金的落实情况,向市计委申报,并按公路所属管理同时报市交通局、公路局。市计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初审,报请市政府审查同意后,上报省计委。
第六条 县(市、区)对拟申请国债资金的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必须请有资质的设计、咨询部门编制可研报告,与计划同时上报。市计委会同交通、公路部门对项目的可研报告进行初审。
第七条 县乡公路国债项目的可研报告经省计委批复后,由市交通工程勘察设计院和市公路局勘察设计院按照公路所属管理统一进行勘察、施工图设计,报市计委审批。施工图经审批后,方可动工建设。
第八条 县乡公路国债项目的自筹资金由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三、项目管理
第九条 计委、财政、交通、公路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县乡公路国债项目的管理,建立职责明确、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
市计委是国债项目管理的牵头部门,负责项目计划的申报、项目可研报告的初审、上报,施工图(代初设)的审批,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检查,对完工项目进行验收。
市财政局负责国债资金的及时拨付,指导、监督、检查县(市、区)财政部门和项目法人国债资金的管理,进行竣工决算的审查。
市交通局、公路局组织对所属的县乡公路统一勘察、设计,项目初审通过后,报计划部门;监管县(市、区)工程招投标;检查、监察工程质量,调度工程进度,委派路面工程监理。
第十条 县乡国债公路的施工单位必须实行招投标。招投标预案要在项目可研报告中提出,在市计委组织审查可研报告中一并审批。招投标由项目法人组织,市计委、财政、交通、公路派员指导与监督。
第十一条 市计委负责牵头组织财政、监察、交通、公路等有关部门,对县乡国债公路建设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工程质量、国债资金管理、计划执行情况。每年至少普遍检查一次,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督促项目单位整改,检查情况上报市政府。
第十二条 县乡公路国债项目建设资金必须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挤占。
国债资金主要是用于路面工程,不得用于路基工程。
第十三条 县(市、区)计委要会同交通、公路部门及时掌握工程进度,财政部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拨付国债资金。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滞留资金。
四、工程建设
第十四条 每条县乡国债公路都要组建项目法人,确定法人代表,负责国债公路的建设。省道由市公路局作为项目法人,原省养县乡道和市养县乡道由各县(市、区)确定项目法人。
第十五条 县乡公路国债项目施工单位必须有建筑三级以上资质和相应的道路施工资信。路面施工监理分别由市交通局、市公路局统一委派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或经过监理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
第十六条 县乡公路国债项目在下达施工图(代初设)批文后,三个月内必须开工建设。各县(市、区)要加强施工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工。
第十七条 县乡公路国债项目必须按照省计委审批的公路等级、路面结构、线路走向、改造里程,进行施工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降低建设标准,改变线路走向,缩短里程,更不允许擅自变动项目计划。
第十八条 每条县乡国债公路建设都必须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市交通局代表市政府对工程质量履行监管责任,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对工程质量负行政领导责任。
第十九条 县乡国债公路在路基工程完成后,由市计委牵头,组织市交通局、公路局和县(市、区)计委、财政局以及项目法人单位,对路基工程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路面工程建设。检查要形成路基工程质量报告,参加检查人员签字以示负责。财政部门根据路基工程质量报告,拨付国债资金。
五、竣工验收
第二十条 国债公路项目由市计委组织验收。县乡国债公路建成后,由项目法人申请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质量检验,组织撰写竣工报告,汇编整理工程资料,提出工程决算。由市财政局进行工程决算审查。市计委组织市交通、公路、财政等有关部门最后统一验收。省计委若有另外规定,按省要求办理。
第二十一条 对工程质量及其他方面工作优秀的县(市、区),下一年度优先安排国债项目。
第二十二条 县乡国债公路工程档案由县(市、区)交通、公路部门统一管理。
六、违规处罚
第二十三条 对参与县乡国债公路管理、建设的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参加单位、材料供应商,在县乡国债公路建设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一级政府责令立即整改,对负有直接责任和行政领导责任的人员,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相应的处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取消该乡(镇)的国债公路项目,调减所在县(市、区)国债公路项目。
⑴挪用、截留、挤占项目建设资金的,或工作失职造成较大资金损失浪费的;
⑵干预正当的招投标活动,或者不进行招投标,指定项目承建单位的,在招投标活动中有违反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
⑶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出现重大工程质量问题的;
⑷隐瞒不报工程质量问题,或弄虚作假、假报工程质量的;
⑸擅自更改设计,出现公路等级不够、路面结构降低标准、公路里程不足和变更线路走向的;
⑹不实行监理制度的;
⑺提供、使用达不到设计要求标准的工程材料,以次充好的;
⑻非法分包、转包工程的;
⑼工程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的;
⑽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擅自进行下一道工序或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材料的;
⑾不按规定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改的;
⑿拒不接受监督检查的;
⒀接受省以上有关部门检查,受到通报批评的。
七、其他
第二十四条 老区公路项目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计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陕西省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1号

  
现发布《陕西省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 长 程安东



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陕西省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的各类企业(以下称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应当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五条 用人单位与职工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用人单位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参加劳动争议的调解与仲裁。



第六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提出仲裁要求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条 处理劳动争议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参照符合法律、法规的企业规章,遵循公正、及时、合理的原则。



第八条 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用人单位和职工均应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不得有激化矛盾的行为。



第九条 用人单位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五人或七人组成,设主任、副主任。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



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可以设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或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争议调解小组由三人以上组成,具体人数由职工代表和用人单位代表协商确定。



第十条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或调解员的工作应当接受用人单位所在地工会(或行业工会)和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指导,调解委员会成员、调解小组成员和调解员名单报送用人单位所在地工会(或行业工会)和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备案,并在本单位公布。



第十一条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或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用人单位应给予支持,所需经费由用人单位承担。



兼职劳动争议调解员参加调解活动,需要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的,企业应当给予支持,按正常出勤对待。



第十二条 省、市(地区)、县(市、区)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



第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同级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



(二)同级工会的代表;



(三)政府指定的同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代表。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是单数,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委员若干人,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担任。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确认和更换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专职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第十四条 上级仲裁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下级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第十五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



仲裁员资格由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定,并颁发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取得仲裁员资格的方可在一个仲裁委员会担任专职或兼职仲裁员。



兼职仲裁员进行仲裁活动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按正常出勤对待。



第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应当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的组成,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办公室主任指定。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首席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指定专职仲裁员担任。



对于事实清楚、案情简单、适用法律法规明确的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员独任处理。



对于在管辖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疑难案件,仲裁庭可在查明事实后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第十七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第十八条 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的范围:



(一)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劳动争议;



(二)西安市区内实行养老保险基金行业统筹的企业的劳动争议;



(三)同级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劳动争议;



(四)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争议。



第十九条 地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的范围:



(一)本行政区域内中央直属、省属、地(市)属、部队企业的劳动争议;



(二)同级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劳动争议;



(三)本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劳动争议;



(四)上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托的劳动争议。



第二十条 县(市、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受理劳动争议的范围:



(一)本行政区域内县(市、区)属企业的劳动争议;



(二)城镇、乡村各类经济组织的劳动争议;



(三)同级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劳动争议;



(四)上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托的劳动争议。



第二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书期间提出。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决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异议不成立的,决定驳回。



第二十二条 对仲裁委员会已受理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可以自行和解,自行和解后,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出撤诉申请。仲裁委员会收到撤诉申请后,应制发仲裁决定书准予撤诉。



第二十三条 申诉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诉人有权提出反请求。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仲裁庭认为有必要,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第二十五条 在仲裁活动中,仲裁庭认为需要勘验或鉴定的问题,可以由仲裁庭指定的有关部门勘验或鉴定。



第二十六条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同意见必须如实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应提请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



第二十七条 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当制作裁决书。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



第二十八条 仲裁庭处理争议,应按照不同的争议标的进行裁决:



(一)不涉及经济内容的争议,应当依法对当事人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裁决;



(二)涉及经济赔偿和补偿的劳动争议,应当作出给付或者变更给付的裁决。



第二十九条 仲裁庭处理确属紧急情况的劳动争议时,经过初步审理,可以就职工工资、医疗费等部分申诉请求先行裁决。



当事人对部分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裁决书之日起七日内向作出原裁决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一次。仲裁委员会应在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第三十条 劳动仲裁实行一次裁决制度。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争议再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仲裁委员会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并由同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建议其所在单位或部门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干扰调解和仲裁活动,阻碍仲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



(二)提供虚假情况的;



(三)拒绝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的;



(四)对仲裁工作人员、仲裁参加人、证人、协助执行人打击报复的。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应予制止。不服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按照规定缴纳仲裁费。



仲裁费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处理费。受理费由申诉人在仲裁委员会决定立案受理时预交,处理费由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委员会决定立案受理时预交。结案后,仲裁委员会根据案件处理结果和实际开支情况,确定双方当事人实际应承担的费用。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12月1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的《陕西省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实施细则》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