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22:43:28   浏览:983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关于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抗洪救灾工作的重点将转到灾后重建上来。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对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地区和部门特别是灾区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
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通力合作,抓好落实,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工作。同时,要总结近几年工作的经验,做好组织民工有序流动的工作,防止灾区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一九九八年九月三十日)


今年我国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使受灾地区农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受灾人口多,灾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面临诸多困难。如果发生受灾群众大规模盲目外流,不仅会影响灾后重建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还会给春运带来新的压力。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的部署,确保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切实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对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具有重要意义,事关灾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灾区各级政府要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高度重视,列入议事日程,并指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牢固树立就地安置为主的指导思
想,把农村劳动力的使用和安排列入当地灾后重建和发展经济的总体计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保证灾区生产自救与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在此前提下,根据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引导灾区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二、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工作,当务之急是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证受灾群众能够安全过冬,这是防止盲目外流、保障灾后重建的前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受灾群众吃穿住医的基本需要。民政部门要把保证受灾群众过冬作为工作重点,做好受
灾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落实受灾群众的过冬住房和采暖保障;卫生部门要深入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帮助受灾群众防病治病,确保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疫;公安部门要有重点地做好灾区社会治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为灾区群众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搞好灾区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
灾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组织农村劳动力尽快抢整水毁农田,抢种补种,恢复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生产,把农业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组织和鼓励灾区农民搞好秋冬种和冬季农业开发,做好农作物品种布局、耕作制度改革、栽培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要组织劳动力及时整理
土地,抓紧维修受淹农机,并切实帮助灾区农民解决好春播种子、化肥、农药等供应问题,力争全面恢复农业生产。要引导和扶持农村劳动力发展副业生产,利用当地资源,发挥传统生产优势,开展多种经营,广开就业门路,增加经济收入。
四、认真实施受灾地区水利工程建设
灾区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应把受灾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的重要渠道,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合理安排劳动力,兴起一个水利建设的高潮。要尽快制定规划,落实项目,加大
投入,加快工期,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修复水毁设施。灾区水利建设要优先使用灾区农村劳动力,重点安排还林、还湖和还牧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要尽快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疏浚河道、清理河障、加固堤防、封山植树和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并根据工程的要求加强技能培训,保证建设质量
。同时,可组织部分劳动力,成立专业性水利建设和维护队伍,承担经常性的水利建设和维护任务。
五、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相关产业
灾区各级政府和建设、铁道、交通、电力、粮食等部门和单位,对灾区需修复和新建的铁路、公路、通信、电力、环保、粮库等基础设施,要早规划、早部署,抓紧项目审批和资金落实,尽快施工,并尽量吸收灾区农村劳动力。灾区周边地区实施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也要尽可能优先
安排灾区农村劳动力。劳动保障部门要与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灾区已有劳务基地的作用并因地制宜建立新的劳务基地,根据要求开展技能培训。各地也要发展一些与生产自救相关的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渠道。
六、做好移民建镇工作,搞好小城镇建设
灾区各级政府要将重建家园与建设小城镇、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计划、建设等部门要搞好小城镇规划,优化小城镇经济结构,增加小城镇就业机会。对受灾地区的群众住房、学校、卫生院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等,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公安部门要配合移民建
镇,制定相应政策,做好移民落户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小城镇的新建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制定与小城镇发展相配套的劳动力资源开发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做好移民就业工作。灾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结合受灾地区乡镇企业生产的恢复、调整和发展,合理规划乡镇企业的布局,
尽可能把受灾地区的乡镇企业集中到小城镇,并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抓好市场和产品开发,提高企业效益,鼓励企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
七、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灾区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做好就地安置工作的前提下,根据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制定劳务输出计划,通过建立劳务基地、签订和执行劳务协议、定向输出劳务、相邻省区的周边劳务协作等,有组织地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要充分发挥乡镇劳动服务机
构的作用,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并积极做好对盲目外流人员的疏导和劝阻工作。劳动力输入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劳动力的宏观调控,今年后3个月到明年3月份,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再新招收零散的农村劳动力。确实需要招收农村劳动力的,应当经地(市)级以上劳动保
障部门批准,通过劳务协作来实现,并优先考虑灾区劳动力。对在城市有工作岗位的灾区民工,要求其返乡探亲后不要携带新的人员外出。对盲目流入城市的人员,要做好劝返工作。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严厉查处私招乱雇农村劳动力、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及其他扰乱劳动力市场的行为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收集信息,分析和预测灾区劳动力流动情况,做好信息的通报和反馈工作。
八、切实做好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
为做好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劳动力输出和输入地区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通力合作。要运用近几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积累的经验,继续实施以往春运期间加强组织管理和调控民工流量的有效措施,劳动保障、计划、经贸、公安、民政、铁道、交通、农业等部门要在当
地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强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公安部门要做好重点地区和路段的安全防范工作,严厉打击车匪路霸,维护社会秩序。铁道和交通部门要加强铁路和交通运输计划管理,搞好运力的组织调度,对劳动力输出和输入的重点地区、客流集中的运输线路,要预留运力,制定多种应
急方案;要狠抓各项交通安全措施,严禁扒乘货物列车,确保交通运输工作顺利进行。民政部门要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和对盲目外出受灾群众的收容遣送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职责,统筹安排,抓好落实,对春运期间劳动力流量大的城市和地区,要实行
重点监控,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
九、抓好以工代赈和相关政策的落实
灾区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要大力开展以工代赈,把以工代赈同兴修水利、农田整治、交通建设、生态综合治理、草原治理等结合起来,同扩大内需启动农村市场结合起来。计划部门安排以工代赈
的资金要重点向灾区倾斜。对超标准使用义务工和积累工,应支付报酬,其水平应不低于当地劳务报酬标准。有关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大力支持灾后农业、养殖业以及乡镇企业恢复和扩大生产,积极发展农村住房信贷,扶持灾民建房。受灾群众的口粮主要通过以工代赈、“借粮还粮”等
办法解决。
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国家关于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和就地安置灾区农村劳动力的政策,使大部分灾区农村劳动力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要通过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灾区农村劳动力不再盲目外流,已盲目外出的人员也能尽早返乡,特别是要激励灾区广
大群众,继续发扬抗洪精神,艰苦奋斗、自立更生,全力以赴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争取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1998年10月2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



(2002年1月30日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保障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职权,促进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事项,是指在一定时期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方面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以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或者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事项。

  第三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应当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集体行使职权。

  第四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

  (一)保证宪法、法律、行焉得虎子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执行的重大措施;

  (二)关系本省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问题;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及其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五)关系本省全局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的特别重大的改革措施;

  (六)关系本省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七)需要由省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

  (一)保证宪法、法律、行处长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以及本省地方性法规执行的重大措施以及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修订方案;

  (三)根据省人民政府的建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财政预算的部分变更;

  (四)省本级财政决算;

  (五)关系本省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的重大改革措施;

  (六)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和资源保护基本国策方面的重大措施;

  (七)关系本省民政、民族、宗教、侨务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八)关系本省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重大问题;

  (九)省人民代表大会交由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事项;

  (十)需要由常务委员讨论、决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必要时常务委员会可以作出决议、决定的重大事项;

  (一)贯彻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开展的重要执法检查情况;

  (二)执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情况;

  (三)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四)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五)国民经济建设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

  (六)关系本省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或者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已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重大工程的建设情况;

  (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分配制度等制度的重大改革情况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社会治安、廉政建设等社会热点问题;

  (八)需要向常务委员会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报常务委员会备案的重大事项:

  (一)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设定、变更的实施方案;

  (二)乡、镇以上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实施方案;

  (三)与国外建立省际友好关系的意见;

  (四)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特大突发性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或者损失的重特大事故和重特大自然灾害及其处理情况;

  (五)需要报常务委员会备案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或者一个以上代表团,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重大事项的议案或者报告。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各专门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重大事项的议案或者报告。

  第九条 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的议案或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情况;

  (二)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

  (三)有关的决策方案及其说明;

  (四)有关的统计数据、调查分析等资料。

  第十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程序,依照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程序,依照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重大事项的决议、决定,由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常务委员会通过的重大事项的决议、决定、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公布。

  第十二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关于重大事项的决议、决定,有关机关应当认真执行,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执行情况。

  第十三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关于重在事项的决议、决定,常务委员会应当对其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对依照本规定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的重大事项不予报告的,由常务委员会责令其限期报告;逾期不报告的,由常务委员会给予通报。

  对依照本规定应当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决定的重大事项自行作出决定的,由常务委员会责令其纠正,并要求其依法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决定;拒不纠正又不提请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依法撤销其作出的决定,并由常务委员会给予通报。

  对省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有关机关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要求其限期执行,并由常务委员会给予通报;拒不执行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依法对有关机关提出质询,对属于省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箩筐发员会选举或者任命的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晋城市乡镇企业管理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晋城市乡镇企业管理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晋市政发(1996)117号
1996年12月6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乡镇企业管理费的手收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全市乡镇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市政府同意,乡镇企业管理费由地税系统负责征收。为了搞好乡镇企业管理费的征收工作,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市乡镇局、市地税局制定了《晋城市乡镇企业管理费征收管理办法》,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晋城市乡镇企业管理局 晋城市地方税务局

关于乡镇企业管理费征收管理办法

为加强乡镇企业管理费(以简称管理费)的征收管理,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征收单位:

乡镇企业管理费,由各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二、管理费的征收范围:

凡属乡(镇、办事处),村(街道、居委)办的乡镇企业(不含农业企业及种植业和养殖业),均应按本办法提取缴纳管理费。

三、管理费的征收比例的缴纳期限:

乡镇企业管理费按销售总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劳动收入等)的0.5%计征, 企业按月提取,在销售收入中列支。

乡镇煤矿企业的管理费,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1990)61号文件和晋价重字(1995)148号文件规定执行,由乡镇局、煤炭局各收取一半管理费,即乡镇煤矿企业按销售总收入的1%提取管理费。其中0.5%作为乡镇企业管理费向地税机关缴纳。0.5%作为煤炭企业管理费。向煤炭管理机关缴纳。

乡镇企业中的中外合资企业、联办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管理费收缴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应缴管理费数额=企业销售总收入×乡镇企业所占合资企业(联办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投资比例×提取管理费比例。

对个别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帐簿记载或无法报表的企业,可按上级下达的总产值指标的70%作为销售收入计征;上级没有下达总产值指标的,由税务机关核定征收。

管理费实行按月申报缴纳,当月应缴的管理费于次月十日前向当地地税机关缴纳,逾期不缴的按日加收滞纳金。

四、管理费的划拨:

各县(市、区)地税局及所属征收机磁,在银行开设“乡镇企业管理过渡专户”,用于征收和划拨。

各征收机关应按月将征收的管理费全额上划市、县级专户。各县(市、区)地税局将实际片收的管理费24%按季划拨市地税局专户,剩余部分扣减手续费后全额划拨同级乡镇局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市地税局按季将各县(市、区)局上划的管理费扣除手续费后全额划拨市乡镇局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

五、各级镇企业94年以来欠缴的管理费,由地税机关负责清缴。

六、征收手续费的提取比例及使用。

县(市、区)代征手续费,按实际征收管理费数额的20%提取。

市级手续费按县级上划数额的20%提取。

手续费用于征收中所需要的经费及帐、表、票据印制费等。

七、加强协作,共同搞好管理费征收管理工作。各级地税机关要在努力搞好税收征收管理的同时,搞好管理费的征收工作。要把征收管理费工作,作为项大事来抓,列入税收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明确目标,下达任务,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建立奖励机制,把征费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发放奖金挂起钩来,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各级乡镇企业管理机关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地税机关的征收工作,要给地税机关征收管理费创造条件,提供资料。加强协作,紧密配合,共同做好管理费的征收工作,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征费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八、本办法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九、本办法由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有关具体业务问题由两局国行确定并下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