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发《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1:03:01   浏览:999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下发《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文件  体健气字[2003]1号



关于下发《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9月第4号令《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从2000年11月起,总局先后在部分省(区、市)开展了三批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注册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试行的《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注册工作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目前试点工作已经结束。为了认真贯彻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依法加强对健身气功的规范化管理,现将《细则》修改为《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管理办法》正式印发,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管理工作中施行。

  特此通知。



二○○三年一月十三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商务部 国土资源部等


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

发改经贸[2005]25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海关天津、上海特派办,各直属海关、国家税务局、环境保护局(厅):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精神,今年以来国家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钢铁、电解铝、铁合金、成品油等产品出口,取得较好效果。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问题仍比较突出。经报请国务院批准,现将进一步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通知如下:
一、停止部分产品的加工贸易。2006年1月1日起,将进口滴滴涕原药、六氯苯中间体、氯丹原药、六六六原药、对氯苯基及三氯乙醇原药、五氯酚钠原药、三环锡原药等农药原药,出口农药;进口分散染料,出口其制成品;进口木片、原木、木浆,出口木浆或纸张、纸板;进口生皮,出口半成品革或成品革;进口废铜或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不再审批上述品种的加工贸易合同。此前已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海关备案的上述品种的加工贸易业务,允许按现行规定在批准有效期内执行完毕,到期后不予延期。未能按规定加工复出口的,按加工贸易内销规定办理手册核销手续。上述政策也适用于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体由商务部、海关总署发文公告。
  二、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2006年1月1日起,取消煤焦油和生皮、生毛皮、蓝湿皮、湿革、干革的出口退税;将列入《PIC公约》(《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及农药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和《POPSP公约》(《限制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中的25种农药品种,将分散染料,汞,钨、锌、锡、锑及其制品,金属镁及其初级产品,硫酸二钠,石蜡的出口退税率下调到5%。具体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行通知。
三、控制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数量。对于部分可用竭的资源性产品,从保护国内资源的角度,在控制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控制出口数量。对稀土等产品出口数量要适当调减。焦炭出口配额量维持上年水平,不再增加。严格控制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汽、煤、柴油的出口数量,由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海关按照核定数量放行。2006年,除大连西太平洋、湛江东兴炼厂以及部分必须履约的长期合同外,不再批准其他的原油加工贸易合同。中石油公司、中石化公司与境外企业签订的长期合同中必须履约出口的(包括供应港、澳航煤等),尽量从上述企业加工贸易出口量中安排,确有困难的可按一般贸易出口。
各地要继续关注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状况,引导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减少能源和资源耗费,延长产业链,提高出口商品的结构层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商 务 部

国 土 资 源 部

海 关 总 署

国 家 税 务 总 局

国 家 环 保 总 局

二○○五年十二月九日

汕头市市区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管理办法

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政府


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市区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管理办法》的通知


汕府[1995]3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汕头市市区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汕头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



汕头市市区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汕头市市区(以下简称市区)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管理,加快城市燃气管道供气建设步伐,切实保障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的正常供应和安全使用,促进城市燃气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市区内进行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经营及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燃气管道供气建设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燃气专项规划的指导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区建设、逐步联网,逐步实现燃气供应管道化。
第四条 市建委是城市燃气管道供气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及管理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安全工作;市劳动局负责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的安全监察;市公安局负责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的消防监督。市规划、国土、城建、环保、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应依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共同保证本办法的实施。
第五条 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的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经营单位),须持有建设部或省、市建委核发的《城市燃气企业资质证书》,并经市建委审查具备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经营条件时,方可从事燃气管道供气的经营。
市建委应根据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的发展规模,控制经营单位的数量。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是市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方便生活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规划的关系。
第七条 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中,城市燃气管道供气设施应同步规划和建设。已建成区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从瓶装供气向管道供气过渡。
第八条 高层建筑的燃气管道供气设施,必须与主体建筑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周围已敷设有城市燃气管道的,应采用城市燃气管道供气;周围尚未敷设城市燃气管道的,可视具体情况,临时采用瓶组供气。临时采用瓶组供气的高层建筑,当具备城市燃气管道供气条件时,必须改用城市燃气管道供气。
第九条 城市燃气管道供气工程中气化站及输配设施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及安全、消防要求。选址审查应征求城建、劳动及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 城市燃气管道供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应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外来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向市建委及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方可从事城市燃气管道供气工程的设计或施工。承担城市燃气管道供气工程设计、施工任务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或主管部门有关设计、施工及安全的标准、规范、规定组织设计、施工。
第十一条 城市燃气管道供气工程的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必须按规定经过市建设、劳动、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审查批准,方可组织施工建设。工程竣工后,应经市建设、劳动、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章 供气及设施管理
第十二条 城市燃气管道供气设施除用户室内压力橡皮管、室内阀门、燃气具由用户管理外,其他设施(含燃气表)由经营单位管理。
第十三条 经营单位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的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制订设备、设施运行及人身安全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并认真组织实施。生产岗位运行人员及计量检测人员,必须按规定经过考核并持证上岗。
第十四条 经营单位必须制订营业章程,经市建委批准后施行。经营单位应本着服务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宗旨,改善经营管理,加强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查及维修保养,建立健全供气技术档案、管线档案,完善计量管理机构和监测手段,加强科学调度,保证均衡、稳定供气。
第十五条 经营单位应向用户宣传爱护供气设备、安全用气知识和消防知识,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制度,定期走访用户,设立监督电话,提高供气管理及服务水平。
第十六条 经营单位应对裸露的燃气管道涂上颜色以便与其他管道区分,埋地管道应沿线设置明显标志。
第十七条 凡在供气设施和燃气管道附近进行施工作业,有可能影响或危及设施安全的,施工单位或个人应事先通知经营单位,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进行现场监护。施工过程中损坏供气设施的,施工单位或个人应当负责赔偿。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城市燃气管道。因工程建设需要迁移燃气管道设施的,应报市建委审查批准后,方能安排施工,所需费用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
第十九条 经营单位对用户室内燃气管道及阀门经安装试压合格后,在阀门上加贴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撕启。分片通气时移交用户,方能使用。户外燃气管道上的阀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启闭(除消防灭火外),否则由此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全部由当事者负责。
第二十条 用户室内燃气管道需要改动的,应经经营单位同意并安排施工,不得擅自改动。严禁在卧室安装燃气管道设施和使用燃气。严禁将燃气管道埋入墙体内。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车辆或其他物体锁绑、吊挂在燃气设施或管道上。严禁借助供气管道搭设支架、架设电线或将供气管道作为接地导体。
第二十二条 在燃气管网上动火或带气作业时,应由作业单位的技术人员提出动火作业方案,报经市公安消防部门审批同意并采取消防安全紧急防护措施后,方能施工。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负有保护城市燃气管道供气设施、设备的义务,发现燃气管道泄漏或供气设施、设备损坏时,应立即向经营单位报告,经营单位应迅速进行抢修,必要时公安消防部门应密切配合;发生火灾的,应及时向消防部门报警并报告经营单位,经营单位应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协助消防部门灭火;发生燃气伤亡事故的,应当及时组织抢救。
第二十四条 经营单位必须设置专职抢修队伍,配齐抢修人员、防护用品、车辆、器材、通信设备等,并预先制订各类突发事故的抢修方案。
第四章 用气管理
第二十五条 单位或个人使用城市管道燃气必须向经营单位提出申请,经许可后方可使用。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用户档案,与用户签订供气、用气协议。
第二十六条 用户使用的各类燃气具,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并具备安全检验合格证明,方可安装使用。
第二十七条 用户必须自觉爱护计量表具,严禁用任何方式使表具慢行、停行、逆行,影响正常计量或拆装计量表。否则经营单位可按上月行码加倍收费并责令赔偿表具原值。
第二十八条 城市燃气管道供气采取月计量办法,每月抄表一次,按表读数计价收费。用户必须在通知规定时间内缴费。对逾期缴费的,经营单位可每天加收5‰滞纳金,逾期一个月不缴费的,可加倍收费。
第二十九条 用户发生搬迁、合并、转产、停产等原因而停止使用燃气管道供气或改变用气性质时,应提前十天向经营单位办理申请手续,不得私自过户,转让或冒名顶替。
第三十条 经营单位必须保持稳定、连续供气,除人力不可抗拒外,不得无故停止供气和降压。确需停止供气时,应提前二天通知用户,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用户用气困难。
第三十一条 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的开户费、过户费和管道燃气价格等,由经营单位报市物价局批准后执行。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二条 对认真执行本办法,在城市燃气管道供气建设和管理、经营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建委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经营单位除有权加以制止,责令赔偿损失、补办手续、恢复原状或负责恢复原状所需费用外,对于屡教不改或危及燃气使用安全的,可提出处理意见报市建委,由市建委给予以下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改动、迁移、加接城市燃气管道的,处一千至一千五百元的罚款;
(二)擅自撕启室内燃气管道及阀门封条的,处一百至二百元的罚款,擅自启闭户外燃气管道阀门的,处二百至四百元的罚款;
(三)擅自改动室内燃气管道或在卧室安装燃气管道设施和使用燃气,或者将燃气管道埋入墙内的,处二百至四百元的罚款;
(四)在燃气管道设施上锁绑、吊挂、停放任何物体,或搭设支架、架设电线、驳接接地导体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五)采取各种方式使燃气计量表具慢行、停行、逆行,影响正常计量或拆装计量表具的,处三百至五百元的罚款;
(六)有意拖欠供气费,情节严重的,可以暂停供气;
(七)因搬迁、合并、转产、停产等原因而停止使用燃气管道供气、改变用气性质或擅自过户、转让、冒名顶替,不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市建委会同市劳动、公安消防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构成治安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从事城市燃气管道供气建设、管理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燃气事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潮阳市、澄海市和南澳县的城市燃气管道供气管理工作,由当地政府结合实际,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建委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